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助我也!-《崛起在大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嗯...启禀老大,马衔山与兴隆山加在一起,总共有两万人,其中民兵有五千。”

    闻听此言,李自成心里一惊,震动不已。离开榆中县之时,也就留下了五百左右的伤兵,移居到马衔山和兴隆山的百姓也就两千人。转眼之间,不过半年的时间,人口就暴涨了十倍,兵力也增长到五千人,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期。

    不过,细细想来,李自成也就释然了,陕西连年天灾人祸,到处都是灾民,两处根据地一下子暴增那么多人口,一点也不足为奇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李自成转而又说道:“宋先生,想必你也知道了,我在太白山、终南山以及蟠冢山又建立了三处根据地,那里的粮食勉强能够过活。所以,此行返回榆中县,就是为了调集一些民兵填补三处根据地,还有就是将新农作物的种子运到三处新根据地。”

    宋应星恍然,心里暗道,难怪老大这个时候回来了,如果有玉米、土豆和番薯补充到新的三处根据地,就能暂时解决那里的粮食问题。尤其是番薯,不仅能够窖藏,还能削成一片一片,晾干之后,储藏个半年之久,都没有问题。

    关键的是,番薯秧子一旦培植出来,就能大面积种植,推而广之,将藤蔓剁成一节一节,插在土中就能生长,并长出番薯。不像谷类小麦和玉米、土豆这样的农作物,受限于种子的原因,短时间之内,根本无法大面积播种。

    心念及此,宋应星当即就说道:“老大,我会尽快将马衔山和兴隆山的事宜安排好,调拨一些民兵和新农作物的种子出来,和你一起前往三处根据地,指导他们种植玉米、土豆和番薯。”

    “嗯,好的。等你安排好了之后,咱们就立即出发,前往三处新的根据地。”

    李自成刚一说完,仿佛想到了什么,宋应星突然说道:“老大,追随你之时,出来的很是匆忙。所以,我身上并未带《天工开物》。虽然这本书是我所著,但一些机关、机械和火器的制作细节,记得不是很清楚。”

    李自成愣了愣,神色郑重地问道:“你想要我怎么做,才可以帮得到你?”

    “老大,终南山根据地距离西安府极近,而王微王大人就是西安府人,住在泾阳县鲁桥镇温丰乡盈村里尖担堡,在家里正丁父忧。我希望您能够派终南山根据地的兄弟去一趟,前往王大人的家里要来一些书籍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