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呵呵...这句话剖析起来很简单,权利二字,阁下和在场的各位都知道是指的什么,重点是在笼子二字。所谓的笼子,不仅代表着自上而下的朝廷监督制度,还应包括和健全自下而上的检举和揭发,下方一部分权利于百姓,使得为证一方的官员不能肆意妄为。” 很显然,李自成说法虽然更深入,但依旧很笼统,不能让众人完全理解,只是脑海里出现了一丝明悟,只要戳破那层窗户纸,就会霍然了解。 “这个吏治的弊端、毒瘤,之所有长久无法根除,就是因为历朝历代采取的都是治标不治本的笨办法,头疼治头,脚痛医脚。” “既然官员祸害的是百姓,那么,要想根除这个毒瘤,就必须从百姓这里的出发。如果在官员的考核和升迁的标准上,加上一个百姓的认可度。并且,这个标准必须是一个硬性条件,在施政期间,如果不能得到绝大多数的百姓认可,就不能升迁,或者有被罢官的危险。” 虽然李自成表达的有一些粗糙,言语不够凝练整洁,但意思已经十分明显,那就是由百姓决定官员的升迁之路,亦或是官员能否升迁和留任的必要条件。 然而,想通了这一点,众人虽然很认同这一办法,觉得很妙。但还是有一些连连摇头,这种方法很难实施,无法逃脱现实的枷锁。 无论是哪个朝代,一直以来,官员的任免,不仅是户部的绝对重要全力,更是皇权的象征。一旦这个办法实施,那么,皇权的绝对地位就等同于受到了挑衅,遭到了削弱。 不可否认,将权力关在笼子里,确实是一个完美的办法能够根治吏治的这一毒瘤,但很难得到实施,几乎无法获得皇权的认可! 黄宗羲也想到了这一点,但他要感兴趣得多,愈发的钦佩眼前的这位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,字字珠玑,想法犹如一股清流,让他身心舒畅。观点旷古烁今,可谓是发人深省,打开了他的思维禁锢,同时也引来了更多的疑问。 “这位仁兄,你说的这种方法确实可行,在很大的程度上,确实能治理吏治的这一弊病。可是,放诸于具体实施细节,又该怎样操作呢?” 问完这句话,黄宗羲两眼充满希冀之色,隐隐透着兴奋,看着李自成,等待对方的回答。 第(3/3)页